首页
首页» 学院新闻
 

同赏中秋明月 感知中华文化

作者:    发布日期:2015-09-29     浏览:

     

照片 004.jpg

 

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。这天,中国人家家 团聚,和和美美地共同观赏象征丰裕、和谐和幸运的圆月,浸润在家的温馨与幸福中。
在国际学院的精心安排下,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我校196名留学生及其40余名家属,在中国这方异域的土地上,同样感受了这轮洁白圆月,体验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,感知了中华民族神奇的文化,增进了对中国故事及其代表着的中国文化的深切热爱。
听故事解说,了解中秋缘起
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一句引导词后,汉语老师讲解了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,盛于 宋朝,至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重要节日的演变历史,为留学生又一次打开中国浩瀚历史。
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、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、“庄稼成熟曰秋”,结合三句古语,留学生辅导员阐述了中国祭月、拜月的历史传统,吃月饼习俗的由来,农业民族八月“秋报”的丰收喜悦,加深了留学生对中秋文化内涵的了解。
后羿射日、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、吴刚折桂,一张张精美PPT翻页下,讲述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,让中秋这个传统节庆更添神话色彩,中国文化更添神秘魅力。
学古代诗词,感悟节庆韵味
脍炙人口的《Thoughts in the Silent Night》(静夜思),让高年级的留学生突破帝王故事、武则天女皇传说的局限,记住了大诗人李白。刚入学不久的2015级留学生则默默念叨着“床前明月光、疑是地上霜”,绕是有味地体会着中国古诗句汉语的趣味。
一曲林语堂先生译作的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,配合着王菲的浅吟低唱,让苏轼跨越千年,轻易地走进了留学生这群异国人士,给他们既留下了诗人“桂下赏月,行酒吟诗”的美好文化印记,又多了份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。
随着老师的解说,观摩着中国各地的历史遗留下的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等景点图片,留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敬,更知晓了中国历史的深邃,疆土的广袤。
品美味月饼 ,体验中华习俗
品着分发的月饼,跟随老师学着丰富的双语祝福,观看着各地中秋活动图片,留学生了解了中国人中秋燃灯猜谜的风俗,江浙地区中秋观潮的习俗,更知晓了蒙古族策马奔腾“追月”,藏族措影溪流“寻月”,侗族漫山对歌“ 行月”, 台湾“偷著葱,嫁好;偷著菜,嫁好婿”等不同民族、地区的风俗,留下了中秋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文化生活的深刻印记。
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随着解说的深入,留学生更多地感知着中秋节的美好祝愿和深邃文化。彩色月饼、彩色灯笼,大街小巷一片令人心动的红彤彤是新加坡中秋景象;吃月饼、赏月、提鲤鱼灯出游、看舞狮,越南留学生主动分享着儿时记忆与家乡中秋的生活。泰国、柬埔寨、老挝等留学生也纷纷谈起了当地华侨华人的中秋生活;巴基斯坦、中非、西班牙、俄罗斯等多国留学生则希望学会做月饼,回国后让家人品尝,寄托着一腔乡思与对家人最美好的祝愿。虽然习俗不同、表达方式不同,多样的形式却通过中秋这个独特的中国节日,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。

 

 

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